透视震后中国经济走势
发布时间:2008-05-29     作者:信息员     浏览数:3102   分享到:
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等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地震之后中国经济走势的关注。

  在去年底受美国次贷危机波及、今年年初又遭遇雨雪冰冻灾害的背景下,这场大地震之后,“中国号”经济列车能否继续平稳较快地前行?

  地震不会改变经济基本面

  一瓶娃哈哈矿泉水1元,一袋康师傅排骨面1.7元……

  这是近日记者在地震重灾区四川德阳市八角柳江超市看到的商品价格表。“我们的货源充足,地震后和地震前的商品价格都是一样的。”八角柳江超市营业员告诉记者。

  八角柳江超市是一个缩影,目前整个地震灾区商品供应充足,物价稳定,老百姓日常买卖东西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这场地震虽大,但对全国经济来说,影响不会显著。”经济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

  来自发展改革委、央行等权威部门及研究机构的信息表明,虽然汶川大地震重创灾区经济,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被打乱,但由于受灾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较小,四川全省生产总值占全国4%左右,特别是重灾区主要处于山区,这场灾害并不会改变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在灾区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陆续展开之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可望经受住短期冲击,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投资、出口、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内在动力不减,地震不会改变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就当前经济形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小组28日接受记者采访认为,当前出口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不会大幅度回落;投资反弹可能性较大,灾后重建会推动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总体来看,这次灾害对全国经济总量会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有限。”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28日特别强调说,“至于这次灾害对中国经济会否造成更长期的影响,我们会密切关注。”

  大地震带来经济新挑战

  汶川大地震虽然没有改变整体经济的基本面,但给经济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有可能使前期存在的通胀压力较大等问题进一步加剧。

  由于此次汶川大地震对灾区农业生产,以及工业生产、交通运输造成较大破坏,供给方面的减少,可能在短期内对物价产生冲击,加大物价上涨压力。据发改委预测,这次灾害造成的损失将成倍于今年年初雨雪冰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作为地震重灾区的四川,是我国产粮、养猪大省。农业部数据表明,四川每年出栏的生猪达6000万头以上,在全国排第一位。到20日的数据显示,四川、甘肃、陕西、重庆4省(市)畜禽死亡1523万头(只),其中猪死亡100万头。

  央行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小组认为,地震会增加短期内通胀压力。灾后重建会促使水泥、钢铁等建筑材料需求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推高全国原材料价格水平。

  尽管通胀压力上升,一些国内外研究机构认为,地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有限的。

  农业部23日的监测信息表明,汶川大地震以来全国鲜活农产品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供应充足,蔬菜和猪肉价格下降,鸡蛋、水果价格略有上涨,走势正常。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地震中,部分发电站和传输线受损,导致电力无法正常传送,受此影响,国内能源供给可能会有所减少,同时由于电网破坏严重,重建将是一个长期过程,由于即将进入夏季用电高峰期,地震给四川水电设施以及国内能源需求所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此次地震对灾区上万家企业的经济影响也很显著。国资委统计显示,截至5月21日,仅四川的中央企业在地震中估计损失超过300亿元。此外,地震还会给原来的银行贷款形成很多坏账。农行副行长张云说,初步预计,地震将给农行带来60亿元的不良贷款。

  全力以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当前,抗震救灾仍处在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发展面临许多挑战。为此,中央已明确提出“坚持两手抓”, 一手毫不松懈地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坚定不移地抓经济社会发展。

  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抗击这样大的自然灾害,只有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切实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才能使抗震救灾具有可靠的物质基础,同时完成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

  央行行长周小川26日在地震灾区表示,当前要高度关注地震灾害后的经济运行态势,按照中央提出的“两手抓”的要求,既要满足抗震救灾需要,也要落实好宏观调控举措,防止物价和投资增长过快。

  由于地震所带来的新挑战,当前控制物价上涨和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任务格外繁重。“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而在地震发生的背景下,这方面的任务更加艰巨。”央行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小组认为。

  当前,抗震救灾依然处在紧要关头,确保中国经济列车平稳较快前行的任务格外艰巨。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以实际行动为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努力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硬仗的“双胜利”。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张旭东 江国成 韩洁(据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